他们解决的还是那些被认为是“好苗子”的小部分孩子的读书问题

admin 体育 2024-03-11 56 0

  最近,有关“12岁退役”的现象引发了媒体关注,新华社还撰文报道了中国足球的这个问题,不过,报道中并没有指出解决之道,而是去倡导部分地区用特色校或合作办学的方式来尽可能的避免“12岁退役”,但这种方式其实也只能是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足球的顽疾。

  “12岁退役”其实是中国足球人才体系培养中的一个怪胎。总有人说,中国踢球的孩子少,其实非也,中国踢球的孩子其实一点都不少。

  

  今年北京的百队杯比赛中,U7组也就是2016年出生的孩子,报名的球队有200多支,虽然是五人制比赛,但平均每队报名人数也有7-8人,以此来计算,仅北京2016年龄段就有1500多名孩子参赛。而且不要忘了,这还是参赛的小球员,在他们背后还有大量没有报名参赛的孩子。保守估计,2016年出生的这批孩子,光北京就有3000-5000人每周都会至少有一次接受专业足球训练的机会。

  为什么以2016年出生的孩子举例,因为这批孩子在踢百队杯的时候,正是一年级的暑假,从各个青训机构的反馈来看,无论什么时候,一年级的孩子都是青训机构生源占比最高的年龄段。

  一个年龄段有5000多个孩子踢球,1500多个孩子有参加比赛的能力,这批孩子在未来的几年会如何呢?

  答案其实可想而知,这些孩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逐渐萎缩。从多家青训机构的反馈来看,到小学六年级,也就是12岁的时候,还能够在每周坚持接受不低于三次的专业足球训练的孩子仅为一年级时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到这些孩子12岁的时候,全北京市大约也就剩下100-200个孩子还在定期接受专业的足球训练。

  

  那么到了12岁以后,也就是升入初中后呢?这100多个孩子里,最多也就还有10多个孩子会接受专业的足球训练。

  从6岁到12岁,六年的时间,接受专业足球训练的孩子从几千人变成十几人。北京如此,外地更是如此。

  至于原因,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孩子上中学了,学习和足球无法兼顾,只能放弃足球。

  足球和学习真的不能兼顾吗?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不能的。

  首先,初中的课业量明显增大。众所周知,北京是落实双减政策最严格的城市,一二年级基本不留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时间理论上是在半小时左右,五六年级则是在1小时左右。一个孩子四点多放学,写完作业五六点钟,还是有时间去参加足球训练的。

  但是到了初中,作业量马上就成倍增加,放学时间也变晚了。孩子回家写完作业,可能就要八九点钟,甚至可能会更晚,根本不可能有足球训练的时间。

  当然,也有一些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尝试抗争过。有些孩子其实成绩很好,家长甚至可以跟学校老师申请减轻作业量,去抽出时间来进行足球训练。

  但即便家长支持,学校配合,孩子自己的成绩也争气,但仍旧无法进行足球训练。因为,绝大多数的青训机构根本就没有12岁以上的训练课程。即便有,也只能招上来两三个孩子,训练也无法开展,球队也组不起来,想对抗想比赛都进行不了。

  有常赢FC青训学院的负责人姚尧教练曾经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他们青训有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子,是这个年龄段的队长,主踢中后卫,技术意识非常好,而且比赛作风顽强,很多男生都躲着她踢。但是因为已经12岁了,就必须要面临足球和学业的抉择,而且作为一个女生,她还面临着12岁以后要分性别去比赛。教练曾经把她推荐给几个职业女足俱乐部的梯队,都表达了对这个女生能力的认可。可是家长就很为难,到底这个女孩子是去踢职业女足,还是继续读书。

  “女孩子踢球本来就难,家长怎么会轻易让孩子去踢球?但是如果放弃了足球,这个好苗子也就没了。这还不算,我们教练培养了她6年,家长为了让她踢球花了6年的钱,也陪伴了6年的时间,这些心血也都白费了。虽然她确实从足球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核心的足球技能却被无奈放弃,想想都替教练和家长可惜。”姚教练说。

  但这样的事情,其实就发生在如今每一个踢球的孩子身上。中国有无数的足球天才,都在12岁这个门槛上被迫离开绿茵场。

  可能有人会说,真正的好苗子早在8、9岁就被职业梯队的足校招走了,12岁那些损失一点也没什么。

  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这也表现出中国足球大众对足球运动发展的认知水平低劣的问题。

  多位青训教练曾经告诉我,判断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职业球员,能不能成为所谓的好苗子,其实是在15岁以后。因为12岁以前,孩子们的身体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心智上也还很优质,很多足球专业技战术的东西他们接受不了,就算灌输给他们了,他们也无法灵活运用。同时很多孩子还受到了身体发育的限制。但12岁以后,孩子们开始进入青春期,到15岁的时候第一次青春期已经发育完成,他们的身心状态比12岁之前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他们对于足球的理解,对于技术的运用,对于身体的控制都跟12岁之前完全不同。

  

  当前,中国足球从7、8岁开始选材,甚至有些足校或俱乐部从5、6岁就开始掐尖选材,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一个6、7岁的孩子,他对于足球的理解根本就是懵懂的,身体机能也没有发育成熟,很多技术动作都无法很好的运用。这个时候挑选所谓的“苗子”,其实就是看这个孩子是不是跑得快、力量足、胆子大,或者灵活性和协调性好一些。然后就是这个孩子接触足球训练是不是更早,踢得是不是更多。但这些根本无法评价一个这个孩子未来在成人以后是不是还能更优秀。因为,到了青春期,可能别的孩子速度快了,别的孩子力量足了,别的孩子胆子也大了。那么之前那些跑得快的,力量足的孩子就没有了优势。

  实际上在6、7岁的时候,身体不是那么壮,速度不是那么快,胆子还有点小的孩子,在未来更有可能成为好的球员。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球场上善于思考,更注意观察,更喜欢寻找攻防的空挡。等这些孩子身体长成了,他们就比那些从小靠身体的孩子能够更好的理解足球。

  所以,中国足球为什么技术意识型的球员凤毛麟角,而大把都是又高又快又壮又糙又傻的球员呢?也是因为,技术意识型球员小的时候表现不突出,还没等到他们身体长成,能够发挥技术意识的时候,他们就退役了。

  也有一些地方采取足校或合作学校的方式,试图解决“12岁退役”的问题。但这种方式其根本还是先在6、7岁开始掐尖选材,到12岁以后给这些所谓的尖子找个学校上。说白了,他们解决的还是那些被认为是“好苗子”的小部分孩子的读书问题,而无法解决那些更多的可能会成为“好苗子”的孩子的读书问题。

  只有让所有喜欢足球的孩子都能够在12岁以后还有机会接受专业足球训练,中国足球才会真正的好起来。但这需要改革的不是足球体系,而是教育体系。如果我们的初中没有那么大的中考压力,没有那么多的作业,孩子们才能够在12岁-15岁这个球员成长的黄金期继续踢足球。

  但是,没有中考,没有作业,可能吗?

他们解决的还是那些被认为是“好苗子”的小部分孩子的读书问题

他们解决的还是那些被认为是“好苗子”的小部分孩子的读书问题

评论